骨痛热症+世界蚊子计划(下篇)
许多科学研究显示,全球气候暖化将助长蚊子的繁殖率和传播率,蚊媒疾病及各种流行病在未来将会更严重,传播范围也会持续扩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过去20年来,骨痛热症发病率增加了8倍!估计每年有将近8亿感染骨痛热症,全球多达129个国家将近一半人口都曝露在骨痛热症感染风险之中们,而气候常年湿热的东南亚国家,更是骨痛热症及各种蚊媒疾病的传播黑区。
【气候变化是蚊媒疾病趋高的另一潜在因素】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在《2030倒计时:2019年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中指出,全球气温上升,骨痛热症、霍乱、疟疾等传播疾病会更加快速和广泛,热浪也更加频繁,对儿童及老年群体健康是最大威胁。
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将改变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生物)的地理范围、繁殖率和叮咬率,并且缩短病原体潜伏期,直接影响疾病传播。
由于蚊子喜欢又湿又热的气候,全球暖化为蚊子。跳蚤、虱子等提供了更理想的繁殖和微生物传播环境,例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会传播多种疾病和病毒,包括骨痛热症、黄热病和寨卡病毒等等,传播范围将遍布全球,病例也会不断增加。
早在201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一份特别报告也指出,气候变迁改变人类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生态,包括蚊子的繁殖速度和数量,因而有可能导致一些媒介传播疾病的风险增高。
根据环境卫生研究,在理想的温度下,蚊子会更加活跃,繁殖速度和数量也一并增加。温暖超市的环境是蚊子繁殖的温床,干旱也会增加蚊子繁殖率,而家中的储水容器就是最好的滋生地方。
专家指出,黑斑蚊在低温下不叮咬人,但在摄氏28度时最活跃,而雌蚊则在摄氏26度至35度时攻击速度明显增加。
蚊子从产卵、发育成孑孓及至成蚊,所需正常温度为摄氏32度,正常发育时间为7日,但在温度升高的环境下,蚊子的发育周期会缩短,而在低温摄氏14度和高温38度时的死亡率最明显。
2004年到2016年,美国因蚊虫、跳蚤、虱子感染传播疾病的人数翻了三倍!
2019年,巴基斯坦感染蚊虫传播的骨痛热症病例多达4万4000宗,创历史新高,而疫情大爆发与上升的气温和不寻常降雨都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1970年之前,全球仅有9个国家发生骨痛热症疫情,如今已遍及129个国家,成为常见传播疾病,包括美国及欧洲。
研究预测,若气候升温速度不变,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将不断反之,预料到了2050年,全球49%人口将;曝露在蚊媒疾病威胁之下,埃及伊蚊或将繁衍到更高维度地带,比如芝加哥等地。
根据大马气象局的2019年度报告,从1981年至2010年,我国的平均温度从26.94度,到2019年升高了0.29度。
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我国最高平均温度约为摄氏32.67度,比过去升高0.71度,平均最低温度则为24.24度,比平均高0.66度。
全球温度升高已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我国也不可能幸免,在平均温度不断提升的同时,也为蚊子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黑斑蚊体内的骨痛热症病毒复制加速,活跃度增高,将病毒传染给另一个宿主的时间也跟着缩短。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骨痛热症病例在2019年创下13万宗的新高记录,而尽速控制骨痛热症的传播媒介,对于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也就更为重要。
【东南亚骨痛热症黑区】
位于赤道的东南亚国家,常年炎热及潮湿的气候,成为蚊子滋长的温床,也是骨痛热症传染率偏高的黑区,居家和社区环境卫生,以及气候温度变化,都是加剧骨痛热症传播率的主要因素。
最新数据估计,人口最多的印尼,每年有将近800万宗骨痛热症新增病例,而邻近的马来西亚也不遑多让,每年的骨痛热症新增病例数以万计,尤其每年11月至次年的3月,是流感和骨痛热症两大传染病的高峰期。
在启动“应用沃尔巴克氏菌消除骨痛热症”试验之前的5年,印尼日惹地区每年平均有1万4000宗骨痛热症新增病例,日惹卫生部办公室每年平均接获的住院病例通报则超过4500宗。
但是,有关的研究数据却低估了骨痛热症对医疗系统、社会及至国家经济所造成的沉重负担,对于普罗大众而言,骨痛热症就像普通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仅仅是一道冰冷的数字。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区域另一个长期与骨痛热症宣战不休的国家。过去5年,我国每年平均约有10万宗骨痛热症病例,178人死亡。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在2020年的骨痛热症病例多达9万0304宗,死亡比病例多达145宗。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记录,雪州的骨痛热症最严重,2020年的新增病例多达4万4635宗,占全国病例总数将近50%!其次是柔佛和吉隆坡,分别累计1万1622宗及1万0631宗病例。
【2020年全国各州骨痛热症病例】
州 |
新增病例 |
死亡比病例 |
雪兰莪 |
4万4635宗 |
37宗 |
柔佛 |
1万1622宗 |
43宗 |
吉隆坡及布城 |
1万0631宗 |
7宗 |
沙巴 |
4078宗 |
17宗 |
吉兰丹 |
3889宗 |
7宗 |
彭亨 |
3220宗 |
8宗 |
森美兰 |
2891宗 |
10宗 |
马六甲 |
2843宗 |
9宗 |
霹雳 |
2665宗 |
3宗 |
砂拉越 |
1516宗 |
2宗 |
槟城 |
1043宗 |
2宗 |
吉打 |
780宗 |
0宗 |
登嘉楼 |
404宗 |
0宗 |
玻璃市 |
80宗 |
0宗 |
纳闽 |
7宗 |
0宗 |
【沃尔巴克氏菌的机制原理】
沃尔巴克氏菌的运作机制,是将沃尔巴克氏菌引入携带能够传播骨痛热症、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及黄热病等病毒的埃及和伊蚊体内,继而将这些文字释放到蚊媒病毒流行的地区,让它们与野生蚊子繁殖。
随着时间的推移,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比例不断增长,而野生蚊子的繁殖率则逐步减少,直到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繁殖率达到一定的高水平,则无需再释放更多蚊子。通过这样“此消彼长”的方式,降低蚊媒疾病传染率和风险,从而达到安全、有效而永续管控的解决方案。
然而,病毒就像任何生物一样,会随着生存环境变化而跟着变异和进化。因此,世界蚊子总监斯考特奥耐尔教授(Prof Scott O’Neill)说,研究单位将病毒和蚊子样本保留在生物库,以跟进病毒对沃尔巴克氏体是否产生对抗性以及任何变异情况。
随着沃尔巴克氏菌试验在澳洲和印尼日惹城市地区所取得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病媒控制咨询小组也承认这项试验“展现出对抗骨痛热症的公共卫生价值”以及“有助控制骨痛热症在全球社区传播的潜力,遏止困扰及威胁全球社区公共卫生已久的蚊媒疾病”。
参与有关计划的印尼加查马达大学(Gadjah Mada)首席研究院雅迪乌达莉教授收(Prof Adi Utarini)认为“未来可能迎来没有骨痛热症病例的生活”。
我国骨痛热症专家兼马大医药中心儿科蓝彩丝教授(Prof Lucy Lum Chai See)则形容“沃尔巴克氏菌的部署,是对抗骨痛热症病毒最具潜力的生物武器”。
她说,这是因为沃尔巴克氏菌直接针对病毒的媒介宿主“埃及伊蚊”,并且是可持续的友善方式,尤其适用于骨痛热症高传播率和医疗负担沉重的城市地区。
无论如何,专家们提醒,照顾居家及社区环境卫生是预防骨痛热症的最佳方式,而该组织努力扩大沃尔巴克氏菌试验范围,则是协助政府及社区减少蚊虫滋生及骨痛热症感染率的辅助角色,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比起在骨痛热症黑区喷射蚊雾的事后工作,特别针对蚊媒传染病而进行的世界蚊子计划,更是安全、可持续以及有效杜绝伊蚊繁衍的方式。
【配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沃尔巴克氏菌试验结果的同时,世界蚊子计划组织团队也发布了一段视频和动画短片,解说这项试验及所得结果,肯定这项试验在未来降低骨痛热症传染率和致命威胁所能带来的突破和重要影响。】
■世界蚊子计划总监斯考特奥尼尔教授
【世界蚊子计划 World Mosquito Program】
世界蚊子计划(前身为消灭骨痛热症计划 Eliminate Dengue Program)是由澳洲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斯格特奥尼尔教授(Prof Scott O’Neill)主导的非营利计划,旨在协助全球社区免受蚊媒疾病的侵害。
这项计划倡导采用安全、自然、有效的方法减少寨卡(Zika)、骨痛热症、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及黄热病(Yellow Fever)等传染病毒的致命威胁。
通过与各国中央及地方政府、企业公民计划、慈善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不同单位的协作和创新方式,在全球范围扩大沃尔巴克氏菌的应用,迄今已在澳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太平洋岛屿等11个国家推展,帮助当地社区免受传染病毒侵害,估计覆盖范围惠及680万人。
经过多年的实验室研究和实地实验,该计划取得一定的成果。
【 欲了解世界蚊子计划和蚊媒疾病详情,可登录 https://www.worldmosquitoprogram.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