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效应敲流感警钟 破解流感疫苗迷思】
从台湾艺人徐熙媛到中国演员梁又琳,“名人效应”掀起的流感和肺炎关注热度始终隔着一层纱,直到大马一名3岁女童因感冒相关并发症加重而死亡,人们才强烈地感受到“感冒”这件事有多严重。
在马来西亚,流感每年影响约5%直15%人口,因流感引发严重病症而死亡的人数以千计!许多人依然觉得流感只是季节性的不便,也只在四季国家比较严重,事实上,它已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有数百万例重症和死亡病例,除了高风险的儿童和老人,更不乏年轻人!
■双威医疗中心呼吸内科及肺病介入专科顾问美吉拉津医生
【境外输入风险高,学校假期后流感高峰】
双威医疗中心呼吸内科及肺病介入专科顾问美吉拉津医生(Dr Megat Razeem)指出,过年过节的连假以及为期更长的学校假期都是往返国内外的旅游旺季,这种时候也是最容易将境外流感病毒带入境内,致使病例显著增加的高风险时刻。
流感病毒极易经由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而学校、办公室及公共交通等人流密集的场所,就成了传播热点。
他提醒,比起普通感冒,流感症状通常更为严重,包括持续高烧、剧烈喉痛、全身肌肉酸痛、极度疲劳等等。
“对于多数人来说,流感虽然会引起身体不适,但通常可自行缓解。然而,对于老年人、孕妇、婴幼儿及胡哪有小船或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流感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导致病情迅速恶化。”
他强调,肺炎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会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他说,当前的挑战在于,流感症状常与其他病毒感染(尤其是冠病病毒感染)的症状高度相似。
“正因如此,准确的检测对于做出正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他进一步指出,持续超过3至4天高烧不退、脱水、恶心、呕吐或腹泻,都是严重流感的预警信号,务必及时诊治。
“抗病毒药物在出现症状后的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若延误治疗,5至7天后可能会出现细菌肺炎等继发性感染。”
■儿科及儿童呼吸专科顾问诺洁涵医生
【儿童感染:幼儿面临更大风险】
流感侵袭不分人群和年龄,但幼儿,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因免疫系统尚未健全,比起年长的家庭成员,脆弱的他们一旦受到病毒感染,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
双威医疗中心儿科及儿童呼吸专科顾问诺洁涵医生(Dr Noor Zehan)指出,儿童在感染流感后病情进展迅速,及早干预是预防可能影响他们肺部健康的长期并发症的关键。”
她提醒家长,儿童若罹患严重流感,可能并发肺炎、脱水等严重症状,少数情况下甚至会引发脑炎或心肌炎等危机大脑或心脏的感染!
因此,家长务必高度重视,对于高烧、全身酸痛、咳嗽和疲劳等症状,绝不能掉以轻心,简单地认为是常见的“小病”。
“若孩子的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者服用退烧药后仍未见好转,家长应立即寻求医疗协助!”
她强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呼吸困难、持续呕吐以及出现脱水迹象,都是需要紧急就医的信号,切忌延误诊治!
【疫苗接种:预防严重后果第一步】
尽管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但不少人仍对疫苗存在一些认知偏差。
诺洁涵解释,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已经临床证实,根据专家们的建议,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就可接种流感疫苗,此举可大大降低孩子患上重症流感甚至需要住院的风险。
她也提醒家长切勿轻信疫苗会导致流感的不实说法。
“疫苗中所含的是已经失去活性(灭活)或减弱活性的病毒株,因此,孩子接种后可能出现轻微不适症状,那是身体正在建立免疫力的正常反应。”
她指出,除了直接抵御流感病毒的侵袭,反复感染流感还可能带来长期的健康隐患,比如多次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增加孩子未来罹患哮喘的风险。
研究表明,儿童每年通常会经历多达6次以上的呼吸道感染,但若频繁且严重的感染则须加倍注意,因此着可能预示着更高的潜在风险。
“所以,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科学管理哮喘,对于降低未来风险至关重要。”
美吉拉津强调,疫苗接种仍是最好的防御措施,而在近期的“明星效应”下,人们的防范意识明显提高,而政府为老年人和高风险群提供的疫苗接种的举措也令人鼓舞。
对于以经常旅行的人,尤其是前往冬季地区的人士,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美吉拉津建议人们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计划,以便针对不同地区的流感病毒株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此外,佩戴口罩、保持健康生活和携带免洗洗手液都能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要趁早:保护学校和家中孩子】
预防流感应从早期着手,学校和托儿所往往是流感的高发场所。诺洁涵说,学校应鼓励学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并安排户外活动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力。
她进一步指出,教导儿童在打喷嚏或咳嗽时遮掩口鼻,并经常洗手,有助于减少病毒传播。
“家长也应注意,流感在出现症状前就可能具有传染性,这更凸显预防的重要性。保护自己和孩子免受流感侵袭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预防胜于治疗。”
【关于流感的常见迷思】
迷思1:流感只是严重的感冒,没什么大不了的?
- 尽管流感和普通感冒症状相似,比如流鼻涕和咳嗽等症状,但流感的严重程度远超感冒。流感可能导致重病、住院甚至死亡,尤其对于幼儿、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 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容易出现肺炎、支气管炎和耳部感染等并发症。
- 即使是原本健康的儿童,流感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这是一种呼吸道疾病,可能导致住院或其他并发症,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误解2:如果孩子没有接触过病人,就不会得流感?
- 流感病毒传播力极强,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即使孩子没有直接接触流感患者,也可能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再接触口鼻而感染。尤其是在托儿所、学校或公共场所等人流密集的区域,病毒更容易传播,而一些人可能在出现症状前就已具备传染性。
- 流感病毒在感染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就可能传播。这意味着在学校或托儿所等环境中的孩子面临更高的接触风险,
迷思3:流感疫苗会导致儿童患上流感?
- 流感疫苗含有灭活病毒(通过注射)或减毒病毒(通过鼻喷雾),这两种疫苗和形式都不会引起流感。
- 部分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轻微反应,比如发烧或注射部位酸痛,但这与流感症状截然不同,通常在短时间内(1至2天)会自行消退。
- 疫苗的关键作用在于保护儿童免受流感侵袭,并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迷思4:抗生素可以治愈流感
- 流感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若孩子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比如肺炎、耳部感染)而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但抗生素本身对流感并无实际效用。
- 若在早期(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比如奥司他韦(oseltamivir),可缩短流感症状的持续时间,但并不能治愈流感。
- 因此,抗生素不应该用于治疗流感等病毒性疾病,仅在出现细菌性并发症时才考虑使用。在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适当使用抗病毒药物非常重要。
迷思5:若孩子流鼻涕和咳嗽,肯定是流感?
- 虽然流鼻涕和咳嗽是流感的常见症状,但也可能由其他病毒感染引起,比如普通感冒、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甚至是过敏等病毒。
- 流感通常还会伴随发烧、身体疼痛和疲劳等额外症状。
- 虽然快速流感检测有助于确诊,但仅凭症状难以断定是否流感。
- 多种疾病都有可能引起流鼻涕和咳嗽,若孩子出现严重症状或家长有疑虑,应咨询医生以确诊状况。
迷思6:若孩子身体健康,就不会得流感?
- 流感并非只针对体弱儿童,即使是健康的孩子,也可能面临感染和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5岁以下、患有哮喘等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统较弱的儿童。
- 健康的儿童一旦感染流感病毒而发病,同样可能出现肺炎等严重症状,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 无论健康与否,流感都可能威胁所有儿童,导致严重后果。
-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迷思7:若孩子退烧了,就代表流感痊愈了?
- 药物退烧并不意味着流感已经痊愈,即使发烧有所好转或体温恢复正常,孩子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仍可能具有传染性,并且可能伴随疲劳、肌肉酸痛或咳嗽等其他症状。
- 流感即使在退烧后也可能引起并发症。
- 虽然扑热息痛(paracetamor)或布洛芬(ibuprofen)能缓解发烧引起的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感染已经痊愈。
- 家长应确保孩子退烧至少24小时后再返校或托儿所,并且密切关注是否还有其他持续症状。
迷思8:只有在孩子出现症状时,流感才具有传染性?
- 流感病毒的特殊性在于,感染的儿童在出现症状之前就可能具备传染性,并且在症状出现后的7天内依然具有传染性。
- 这意味着,即使孩子只是感觉轻微不适,甚至在察觉任何异样之前,他们就可能已经将流感病毒传染给他人。
- 为了有效阻止流感蔓延,应让生病的带孩子待在家里,避免前往学校或托儿所,以防止疾病扩散。
迷思9:非处方药物可治愈流感?
- 缓解孩子流感症状,比如发烧、疼痛或鼻塞,可使用非处方药物,比如扑热息痛(paracetamol) 或布洛芬(ibuprofen)等止痛药和减充血剂,但这些药物无法根治流感或消灭流感病毒。
- 流感病毒需要经过其自然病程,症状通常会持续几天,若能在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或许有助缩短病程。
-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病毒药物。
- 多数情况下,通过适当的护理,流感会自行痊愈。
以上资讯由双威医疗中心提供,详情浏览 https://www.sunwaymedic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