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27岁的大马射箭名将哈兹齐卡玛鲁丁(Haziq Kamaruddin)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猝死,再次昭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已趋年轻化的事实,兼且疫情当前,心脏病患因感染新冠而导致严重并发症的死亡风险也大增。
心脏病已成我国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因各种心脏病发而猝死的病例越来越多,背后的隐患不仅仅是一条条生命的骤然流逝,也是日益沉重的国家经济负担。
【心力衰竭之“四高”】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这一盛行率极其普遍的慢性疾病,对全球国家究竟造成多沉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影响又有多大?
■马来西亚国家心脏协会主席拿督旺阿兹满旺阿末教授
高盛行率马来西亚国家心脏协会主席拿督旺阿兹满旺阿末教授(Prof Dato’Dr.Wan Azman Wan Ahmad)形容“心力衰竭是21世纪的大流行病(pandemic)”。
“全球大约640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占全球1%至2%的成年人口,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以及心肌梗塞后存活期(Post-MI Survival)增加,这个数字还会持续上升。”
一项涉及6480名的心力衰竭患者登记报告指出,亚洲的心力衰竭患者年轻化趋势显著,平均年龄为60岁,而欧美则分别是70岁至75岁。
此外,亚洲地区的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也较为严重,65%的亚洲病患是第一级和第二级(轻度心衰竭),35%为重度心衰竭,欧洲则有75%是轻度心衰竭,26%为重度心衰竭。
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病患参与这项登记调研,包括中国、香港、台湾、日本、韩国、印度、泰国、新加坡、印尼、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其中627名病患来自我国政府和私人医疗机构。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是心力衰竭的三大风险因素,而东南亚国家的盛行率高居亚洲区域之首,高血压盛行率64.2%;冠心病也高达58.8%、糖尿病则为49.2%!
马来西亚心脏衰竭登记局(MyHF)数据的初步分析发现,大部分心衰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71%)、糖尿病(59%)、缺血性心脏病(55%)和慢性肾病(30%)。
相比新加坡、法国、美国、加拿大、中国和澳洲等国家,大马的心衰发病率偏高。
★高住院率
心力衰竭是65岁以上病患住院的主要导因。每一年,欧洲国家超过100万人因心力衰竭而住院治疗;心力衰竭的住院率之高,达到平均每4个人当中就有1人在一个月内再次住院。
马来西亚心脏衰竭登记局(MyHF)数据的初步分析发现,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偏高,有13%的患者在30天内再次复原,45%患者在一年内再次入院。
★高死亡率
心力衰竭就像癌症一样是逐渐使人衰弱的慢性疾病,研究指出,男性5大常见疾病当中,心力衰竭的5年存活率大约50%,仅次于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而女性的5年存活率则不到50%。
新冠疫情当前,各种心脏疾病(包括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几率仅次于新冠肺炎患者。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更与高死亡率息息相关,大约4%至7%病患在住院期间死亡;10%患者在心脏病发后30天内死亡;20%在1年后死亡;50%患者在发病5年后死亡。
数据显示,比起美国这些先进国家,东南亚的急性心力衰竭病发平均年龄为54岁,比美国这些先进国家的75岁年轻了20岁!此外,东南亚患者的平均住院留医天数为6天,美国则为4.2天;东南亚的急性心力衰竭在院死亡率高达4.8%,美国则为3.0%。
2020年的一项跨国研究指出,亚洲突然性心脏衰竭(ASIAN-HF)的数据记录,在参与调查的东南亚国家,包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和新加坡,虽然患者年龄较轻,却拥有最高的并发数据,尤其是糖尿病和慢性肾病,东南亚按患者在一年内的全因死亡率为13%,明显高于其他亚洲国家。
缺血性心脏病是马来西亚的主要死亡原因,68%的成年群体心力衰竭的主因就是缺血性心脏病,半数的心衰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死亡。
★高医疗负担
患者人数持续增加,所需消耗的医疗资源也大增,医疗费用上升、医院病床不足、医疗设备难以负荷等问题也接踵而来,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及至国家经济,都是重大的忧患。
心力衰竭不仅仅是“住院留医”的问题,也会影响患者个人的工作及至整个家庭的生计,尤其患者是家庭经济支柱,一旦心力衰竭,不止住院和死亡风险偏高,也因无法工作而丧失经济收入来源。
全球因心力衰竭而造成的经济负担估计高达3000亿英镑!在马来西亚,心力衰竭的医疗成本占总医疗开销的1.8%或7亿8900万令吉(1亿9400万美元),其中74%是住院的直接开销,而我国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留医平均天数已增至9.2天,不止在院的感染风险增加,对医护人员也造成负面影响。
■国家心脏中心心脏部副主任兼心衰竭及心脏移植临床主任拿督阿兹米莫哈末卡兹医生
【心力衰竭导因和确诊】
国家心脏中心(Institut Jantung Negara,IJN)心脏部副主任兼心衰竭及心脏移植临床主任拿督阿兹米莫哈末卡兹医生(Dato’Dr.Azmee Mohd Ghazi)说:“心力衰竭是由心室充盈或血液射血受损引起的心脏功能衰竭,以致心脏的泵血速度无法达到正常,泵血或射血能力降低,或只能在高压情况下泵血或射血,泵血量无法达到身体组织的需求。”
他进一步解释,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关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
这种慢性疾病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恶化,心脏将不断扩张、增厚心肌以及加速跳动以弥补“力不从心”所造成的血液供量不足。然而,当这个代偿过程失去作用,最终也会导致心衰。久而久之,身体因没有足够的血氧支撑而影响其他器官运作。
心力衰竭有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根据心衰发病部位又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等情况类型,多数的心衰都是从左心室衰竭开始。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拥有心脏病家族史等等,加上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缺乏意识和控制能力了,都是导致心衰发病率持续增长的原因。
此外,许多健康和医药因素都会导致心力衰竭,包括睡眠呼吸终止症(Sleep Apnea)、糖尿病、肥胖、严重的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缺陷(Congenital Defect)、心肌病(Cardiomyopathy)、心室阀门缺陷(Valve Defect)、高血压和冠心病(CAD)等等。
不同类型的心力衰竭有不同的表现症状,但多数患者显现的常见症状主要有:
→气短(呼吸困难)
→躺下时(休息状态)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Orthopnea,为减轻呼吸困难而只能端坐或半卧状态)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Paroxysmal Nocturnal Dyspnea)
→运动耐力下降
→疲劳或疲倦
→脚部肿胀
→持续咳嗽
心衰的典型症状虽然常见但没有特异性,因此,患者往往视为普通不适,一直延误诊治,直到病情恶化或急性发病。
他说,许多患者直到心衰晚期才确诊,倘若国人对心衰疾病有多一些了解和醒觉,或更广泛讨论,许多病例可及早检测和诊断。
目前,心力衰竭的诊断方法主要有: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验血
→胸腔X光
→心电图(ECG)
→超声心动图
→运动心电图
→心脏电脑断层(CT)扫描
→磁共振成像(MRI)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活检
■马来西亚高级心脏专科拿督周顺平医生
【心力衰竭治疗选项】
吉隆坡中环心血管疾病中心(Cardiac Vascular Central KL,CVSKL)高级心脏专科拿督周顺平医生(Dato’Dr. David Chew Soon Ping)指出,药物、手术和机械治疗是现有的心衰治疗方式。
他说,医生会根据《2019年马来西亚心脏衰竭管理指南》中的建议开处方药物、组合和调整药物,至于病情较严重者,可能建议使用植入式器械,比如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
在极少数的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或心脏绕道手术。
★药物治疗
对于大多数射血指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而言,现有四种主要的基础治疗药物,降低因心衰导致的心血管死亡和住院风险,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脑啡肽酶(ARNI)类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利尿剂,以及近期的包括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
★手术
→冠状动脉阻塞患者:心脏绕道手术(搭桥手术)
→心脏瓣膜患者:心脏瓣膜修复术或置换术、心脏移植术
★器械治疗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室传导延缓导致的心力衰竭,同步左右心室的电导活动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心脏心律失常以致心脏停顿,通过除颤器调节心律或重新启动心跳。
无论如何,治疗只是延长存活期及恢复生活素质的短期方式,从个人生活和饮食习惯开始改变,良好管理疾病才是长期方案。
【控制及管理心脏健康】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比如:不规律的作息)
→不抽烟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衰风险因素
→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避免摄入过多盐、液体和酒精)
→保持体力活动/适量运动
→维持健康体重
→减轻和管理压力
【社会宣导行动——“聚焦心力衰竭”专页网 Spotlight on Heart Failure】
马来西亚国家心脏协会(NHAM)和阿斯利康马来西亚(AstraZeneca Malaysia)联合推介全新教育网站“聚焦心脏衰竭”(Spotlight on Heart Failure)以提高马来西亚社会对于各种心脏疾病的了解和警觉,尤其是高风险群体或确诊心衰患者。
这个以英文和马来文为主的双语版教育和资讯平台,主要针对心衰患者提供易于理解的疾病资讯(包括本地医学专家的视频资源)和有用的工具,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和管理病情,包括症状识别检测、症状检测器、风险检测器;检测结果可下载成PDF文件格式,以便患者在下一次就诊时携带。
总裁山吉班查医生(Dr. Sanjeev Panchal)强调:“足以威胁生命的各类型心脏衰竭影响全球大约6400万人,而东南亚国家的心脏衰竭盛行率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他说,尽管新增病例逐年增加,但人们对心衰疾病的认识和醒觉仍然不够高,若无长期的适当教育和了解,许多人可能因为未察觉心衰的早期症状而无法掌控个和管理人健康。
【欲了解有关网站详情,可浏览 spotlightonheartfailure.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