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十月,乳癌防治》~粉红战士的歌 回荡在十月
一段历程的结束,是另一段历程的开始——对于完成疗程的癌症幸存者或康复者,或许最能体会这句话的深意,也是最想对其他抗癌者说的肺腑之言。
每一位癌症患者都有一段抗癌故事。忆述那一段历程,说来轻描淡写,经受过的煎熬与转折,只有当事人最懂,旁人难以感同身受。
当粉红斗士的战歌回荡在10月。你,可愿一听?
【正面抗争 开展第二人生】
抗癌者在完成最后一次化疗或放疗之后,并不意味抗癌历程就此结束。一切看似回归正常,生活和心理或许已悄然起了微妙的变化。经历过生死拔河的考验,生命有了不同的意义,看人看事的心态也有所不同。
抗癌是一场“重生”,迎来不同的自己,也迎来新的人生与挑战。
【乳癌幸存者:谭丽珠】——有病就医不逃避 努力与生命拔河
来自雪州的谭丽珠现年已70岁,如果不说的话,那乐观活力的表现,没人想到是乳癌康复者。
回忆起16年前得知自己患癌的第一个反应,她笑言:“那么多年前的事,都不太记得细节了。”
“我没有很崩溃或伤心,也没想那么多,第一感觉就是,有病就看医生呀,医生会帮我解决的。”
或许是这样一种先天乐观的性格使然,比起许多癌症患者,她的抗癌之路似乎没走得那么艰辛。
她是在54岁那年偶然自我检测乳房时发现硬块,在那之前她并没有感觉任何不适,纯粹是听到有关乳房自我检测的资讯后,打算也来一次自我检测。
用她的话来说,这也许就是不幸中的大幸,就因为这一次的检测,让她提早发现了问题,也很果断地求医,因此在筛查确认患上乳癌时尚在初期阶段,治愈率相对较高。
对于这个事实,她这个“乖宝宝”毫不逃避与拖延,遵循医生建议的所有检测和治疗流程,一步步治疗,从不缺席或放弃。
“当初医生给我两个选项,一是采用全乳切割手术,另一个就是保乳的局部切除术。”
在考量全乳切割手术的复发率更低之后,当时已年节54岁的她依然选择了割除全乳,并在手术后接受6次化疗以及15次放疗。
由于平时就很注重照顾健康,虽然年龄增长,但身体健康还不错,因此,在手术及放化疗期间,并没有极度难受或痛苦,唯一的副作用就是头痛。
经历大约一年的系列之后后,她回归正常生活,而后通过饮食、中医、运动等后续调理健康,并定期到医院复诊。
【支援是重要助力 抗癌关键在自己】
谭丽珠坦言,抗癌这条路,支持很重要,尤其是家人的支持。
“在我治疗的那段日子,丈夫风雨不改再送我,而丈夫、孩子和家人的支持与体贴照顾,是我最大的助力。”
正因为亲身体会过,所以她深刻了解到身边人的支持,对乳癌患者及康复者有多么重要。
相较于一些患癌仍需为工作、经济、家庭、生活等各方面担忧而背负沉重压力的患者,她最感恩的就是虽然身为家庭主妇,但没有面对那么多的生活负担与压力。
“当时3个孩子也已经长大,加上丈夫的公司也承担了我的医药费,让我能够放心且安心地接受治疗。”
如论如何,她认为,支援固然重要,但个人更是关键。患者必须懂得调整心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患癌的是自己,要扛过这个难关也要靠自己。
抗癌不是一个人的路,需要有人并肩作战,互相鼓励。
患癌初期,谭丽珠在医生的建议下加入了乳癌福利协会(Breast Cancer Welfare Association,BCWA),认识了一群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抗癌同路人”,彼此互相鼓励与分享。
她在接受全乳切割手术前,已从不同的伙伴处听取不同的意见和经验分享,也正是互相扶持的力量,让她没有对这个决定感到迷茫和恐惧。
【维持活跃社交 不需自闭孤立】
即使已经走出乳癌阴霾15年,谭丽珠依然维持活跃的社交生活,积极参与乳癌福利协会活动,也参与该协会设立的第一支由乳癌康复者组成的龙舟队伍。
这些年来,她跟随龙舟队到访东西马各地,也赴海外参与许多的划龙舟竞赛,获奖无数,而这一个“粉红挑战者龙舟俱乐部”还将在2023年赴纽西兰参赛,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
这一些,都是她患癌之前不曾体验过,甚至不曾想过有可能接触的人生经历。乳癌没有击倒她,反而成为改变人生的转折点,为她开启了人生另一道门。
如今,除了每周定期到布城参与划龙舟训练,她也会晨走两小时,维持适量运动,而饮食也完全改变,尽量少外食,多吃蔬果,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自律生活 定期自我检测】
治愈和康复,不代表永绝后患。不论经过多少年,癌症都有复发的几率。
因此,作为一名癌症康复者,如今的谭丽珠除了定期检测、健康饮食、规律生活、充分休息与适量运动,也比过去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日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旅游、园艺、烘焙、烹饪等等。
“其实,当初从发现在确认有乳癌之前,我并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若不是自我检测也不会知道有肿块的存在。”
因此,她以过来人的经历呼吁所有女性一定要定期自我检测,尤其到了40岁,最好定期接受乳房X光检查,这样才能提早发现与治疗。
时至今日,她依然每年回院复诊,每两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检查。
她也提醒癌症患者,“讳疾忌医”是防治癌症的最大障碍,许多人总是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患病或忌讳求医,以致延误最佳治疗期。
所谓病从浅中医,防患于未然。她强调,生病了就应勇敢且尽快医治,把握治疗黄金期,而且要积极走出去,打开心房,认识更多的人,不是把自己封闭孤立起来,一个人面对和承受所有。
她坦言以上所言皆其所思,也是她能够健康快乐活到今天的方法。
(文章及图片由梳邦再也医药中心SJMC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