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医疗成为医学界的当前和未来趋势,而生物标记是实施个体化医疗的基础。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科研提出了一类与细胞生长、增殖、疾病发生等有关的标志物——生物标记。

在早期诊断、疾病预防、药物靶点确定、药物反应以及其他方面,生物标记已成为个人化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也是未来精准医疗的发展趋势。

【精准医疗的新指标——生物标记 Biomarkers】

生物标记是指可以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以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或可能发生改变的生化指标,存在于人体血液和组织里。

生物标记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目前可用于疾病诊断、判断疾病分期或用以评估新药或新疗法在目标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个体化医疗成为医学界的当前和未来趋势,而生物标记是实施个体化医疗的基础。

最近10多、20年,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类与细胞生长、增殖、疾病发生等有关的标志物,即生物标记,它可反映机体的正常生活过程或病理过程,以及对治疗干预的药物反应,尤其是癌症生物标记,在早期诊断、疾病预防、药物靶点确定、药物反应以及其他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因此,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生物标记对于未来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研究来说,日益重要。

本地著名肿瘤专科拿督莫哈末伊布拉欣医生(Dato'Dr Mohamed Ibrahim)简单解说,通过验血和组织活检都可侦测到生物标记,主要用于侦察或诊断特定癌症肿瘤、引导制定个人化治疗措施的指标。

“每一种癌症肿瘤都有其生物标记,通过生物标记,还有助于制定个人化的靶向治疗,减少以往病患必须经过各种常规治疗过程所承受的痛苦,直到找到适合及有效的治疗。”

他说,生物标记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的基因重排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针对性的癌症治疗也将更为精准、有效和安全。


依布拉欣简略叙述晚期癌症治疗的发展:

早在1970-980年代就已开始采用化疗,1990年代更是肺癌化疗药的“蓬勃期”,许多药物相继研发,但是晚期病患对于药物的反应仅达40%至50%,存活期也只有几个月,而化疗的副作用也成为病患的恐惧和抗拒,医疗科研人员的挑战。

2000年代开始,化疗进入新的里程碑,持续有新突破、新药物、新疗法,精准医疗成为主要趋势,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先后成为备受推崇的新疗法。

到最近4、5年,医学科研人员进一步发现“基因生物标记”,将精准医疗推向另一个阶段。研究发现生物标记对确认病情、肿瘤基因和筛选治疗方式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都大大提高。

“生物标记有助于医生侦测和确诊病情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当的个人化治疗方法以及监测某些癌症对治疗的反应。”

至今,科研人员陆续几类癌症肿瘤基因生物标记,其中最常见的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也是使用生物标记标靶治疗的开始,亦即针对特定特定的基因和细胞,对特定治疗产生反应。

“只有EGFR呈阳性的患者,才会对治疗产生反应。”

他说,靶向疗法已发展了10年至15年,由于一些病患仍然抗拒治疗,而后出现更精准的免疫疗法,晚期肺癌治疗也进入新的里程碑。

而后陆续发现的癌症肿瘤生物标记包括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ROS-1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PD-L1)基因、干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gor,HGF/c-MET)以及大鼠肉瘤病毒基因同源基因(KRAS)。

“从1990年代的化疗飞跃期到2000年代初期的靶向疗法,再到过去4、5年的免疫疗法,虽然仍无法治愈晚期肺癌,但存活期已从几个月到延长到几年之久。”

他坦言:“从外国回到马来西亚最初,当一个人确诊为肺癌晚期时,等于直接宣判死刑,医生会告诉病患没有任何的治疗,就去享受剩下的人生吧……现在的治疗发展已大不同,生物标记的发现更是一个大跃进。”

至今为止,他的晚期肺癌病患当中,存活期最久长达8年,而严崇君的晚期肺癌病患当中,更有存活期长达10年的病患。


依布拉欣特别说明:“若生物标记显示为阳性,则可用化疗药物治疗,否则需再寻找其他生物标记和适当的疗法,比如ALK或ROS-1,这两者不比EGFR常见,仅占大约10%,但只要是生物标记呈阳性,就表示可采用靶向治疗,减少传统常规治疗的不必要疗程,对医患双方皆好。”

他说,在马来西亚,40%的患者的生物标记是EGFR阳性,意味着有40%的患者可单单使用治疗,无须再接受化疗。

“上述生物标记是用于靶向疗法,而PDL则是倾向于免疫疗法的生物标记。”

他说,所有的细胞都有不同的受体,比如EGFR有各种各样的受体,一旦细基因突变,就会造成细胞异常增生、激进、对特定治疗方法产生看行。所以,针对基因着手,阻断受体的异常,就可阻断癌细胞的增生和激进。

他进一步指出,对于那些无法接受手术治疗,但有治疗潜能的病患,在过去5、6年间,人们开始推崇立体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或Stereotactic Ablative Ratiotherapy,SABR)。

SBRT是以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技术,每次给予高剂量放射线聚焦肿瘤来达到歼灭肿瘤的目的,继而缩短疗程。

“SBRT和一般放射线治疗不同,前者是精准针对肿瘤,将周围正常细胞的伤害降到最低;后者则是没有针对性的,对周围正常细胞损害也大。往后的几年证实SBRT疗效和手术相近,且创口小、缩短复原时间、延长存活期。”

谈到在过去4、5年间的最新进展——免疫疗法,他形容那是“比靶向疗法更精准的治疗方法”。

他简单解释,人体免疫细胞可识别癌细胞抗原,而后攻击/歼灭敌人。但是,癌细胞是很狡诈的,一些癌细胞会释放化学物质,屏蔽免疫细胞的是别功能,让免疫细胞无法识别它们的存在,继而逃过攻击。

“这些癌细胞会模糊免疫系统的识别功能,让免疫细胞无法辨别“友好细胞”和“敌人细胞”,而免疫疗法的重点就是阻断癌细胞所释放的‘烟幕弹’,破解癌细胞的阴谋,让免疫细胞辨识敌人,而后攻击/歼灭癌细胞。”

【免疫周期和免疫检查点】
→释放癌细胞抗原
→显现癌细胞抗原
→启动和激活
→T细胞向肿瘤的运转
→T细胞浸润到肿瘤中
→T细胞识别癌细胞
→歼灭癌细胞


马丁进一步指出,生物标记是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指标。

“比如一名癌症病患确诊后可能需要化疗,但是化疗的药物有很多种,哪一种才是适合这个病患?哪一种才会对病患的病情产生反应?哪一种才能起到最好的疗效?这在过去是无法侦测和确认的,但生物标记的发现却让个人化精准医疗有了新突破。”

他以肺癌为例,一直以来,化疗是肺癌的必然治疗手段,但是,一些病患的治疗绩效只达30%至40%。随着生物标记的应用,在诊断肺癌肿瘤、肿瘤类型以及病情阶段之后,进一步确认其肺癌生物标记,则能直接采用相应的化疗药物治疗,从而减少传统常规治疗过程的不必要痛苦,也缩短疗程,提高绩效。

“简而言之,若病患的基因生物标记是EGFR,则必须接受针对EGFR基因的药物才能起到治疗绩效。”

他指出,目前肺癌的生物标记,以EGFR最多,40%至50%的腺癌病例中都有这项生物标记。若是病患的生物标记呈EGFR阴性,则化疗对于有关病患的治疗绩效并不大;反之,若生物标记是EGFR阴性,ALK阳性,则不适合使用针对EGFR基因的药物。

“在目前的额就单,只有生物标记呈阳性(+)才能采用化疗方式。”

无论如何,他说,生物标记检测在我国仍未普及化,所以尚需时间发展。

慕拉利达兰补充,针对一些特定的癌症,已有生物标记筛检技术(screening biomarkers),但到目前为止,肺癌仍未有这项技术。

“另外,人们做定期检查时,一般上只是一项笼统的健康检测,市面的人体基因检测报告也可能只显示肺癌风险,但并非诊断。由于检测费用昂贵,所以选择进行基因检测的人并不多,也就是基因检测尚未普及化。”

他强调,初步检测即使显示没有肺癌症状,但也未必精准,仍须进行更精准的CT扫描才能进一步诊断结果。